生活的可怕之处在于有的人安于现状,不自卑不敷衍,淡然地活着;有的人想去远方,渴望热烈地生活却也累的够呛;但最窘迫的,就是那些卡在中间上不来也下不去的人。心里渴望改变,却不知从何做起,不安心这样混下去,又没有魄力改变现状,这是最令人迷茫的处境。

其实我们从现在的结局回头看我们过往的选择,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进了自己编织的困局。想勤奋,却始终抵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却总是挫折不断,越是努力就越是迷茫。大概这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

大家应该也会有感受,在过了26岁后,身边会有越来越多的声音:

你看谁谁谁结婚了,买了车,买了房
你看谁谁谁赚了多少钱,事业有成
你多大年纪了,该成家了,不然等你生了小孩没人帮你带
你准备给我多少彩礼?结婚的话房子怎么办?车子怎么办?
你看看你,多大年纪了还想着玩,那谁谁谁整天都在拼命努力赚钱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也要为家里负责

……

这些跟念经似的声音基本上只要在跟亲人的电话中每天都会出现,老实说,这种无形的压力简直是噩梦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但你去跟他们展开了说出你自己的观点,反过来就是一句“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挣扎的最终你会发现跟他们理论你自己脑袋中的东西的结局始终是个死角,一切的理想都将泯灭在为了“家”而活的道德中。

绝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能突然醒悟,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活在对他人的羡慕中,一辈子都在期待别人对自己的恭维,却没活出真正的自己。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导致我们都没有时间一个人静下来。

我们总是在繁忙中羡慕着别人的美妙生活“旅行、大房子、好车子、好多衣服……”;我们不断想尽一切办法追赶着,一旦掉队就感觉到非常焦虑难受,开始痛斥自己的无能;我们以为得到了这些就可以高枕无忧,生活会非常美好自由。怎么说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基思·法拉奇在他的书《别独自用餐中》写的

💡
人性最深处的准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毕竟人从原始的本能中流传着的就是群居基因,毕竟在原始社会一旦人脱离了群体,那就离死亡不远了,这种从骨子里的劣根性其实一直存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群体盲从”的概念。所以也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追赶着别人的生活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思考和生活。

我想说的和表明的,仅仅只是想要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真实而已,有时候在压力之下,也会妥协。我也知道不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我会很轻松,但当自身能力不够的情况下,说白了就是赚的钱不够多的情况下,别人会以为你是一个对什么都不负责任的人,但其实我只是不想活的那么累而已。

别人的期待你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就算全部满足做到完美,你也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人就是这样,能够肯定的,除了父母是100%为你担心考虑,其他人还真说不准。

所以,为什么不尝试着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人生短短三万天,死了也带不走任何东西,何必那么纠结一切,想要的东西太多是个毛病,也永远无法满足。就例如钻石有几百的,也有几千万的,无论你是什么阶层,总有相应的东西能让你买。但为什么要买呢?为了提现自己的地位?权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证明自己比身边的人都强?

不知道,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想要的人生不同,一切都看自己的抉择吧,就我个人而言,能赚就赚,赚了我也不消费,过着简单的生活挺好,有多的钱,就去多看看这个世界。我也不知道长城是否真的有那么长;巴黎铁塔是否真的存在;美国是否真的那么乱,哈哈哈。我都不知道,都只是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看别人去说,但那些是否是真的呢?也许他们是造假的舆论呢?

人活着一辈子,连自己生存了三万天的世界都没有看过是什么样子,那么在死亡的时候,又会带着何种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