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人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因为还有明天,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

我昨天决定今天早晨6点起床看看书,然后上午把视频搞定,结果我睡到了8点多,然后想着要不吃个早饭工作,吃了早饭抽根小烟休息一下,休息的时候打把游戏,结果时间转眼就到了11点,哎呀,该吃午饭了,结果就是现在我中午1点钟开始创作之旅

有一首民谣非常适合当下的场景: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个蹄铁;坏了一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将军;伤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中午的我想想上午的行为,这种自责与内疚就出现了,它就像一只牙齿尖利的小虫,在心里不停地叮咬着,虽然不是什么撕心裂肺的痛,但的确让人坐立不安,非常煎熬

心理学研究显示: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如果“拖延”已经影响到了情绪,让人产生强烈的自责和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并伴生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那么就是患了“拖延症”。

看来我依旧有着拖延症呀,曾经有人给拖延起了一个可怕的外号,叫”生命的窃贼“

我们看历史上的达芬奇,拥有画家、哲学家、音乐家、发明家、地理学家等等各种一大串头衔的文艺复兴巨匠,他在即将过世的时候,满怀悔恨地发出疑问:”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儿是做完了的?“

嗯,看来我没有达芬奇的天分,却很慷慨地与伟人共同承担着拖延的害处。

如何抗击拖延症

  1. 让完美主义见鬼去吧。我们总是想要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换取到一个很高起点后,出道即巅峰,或者说偷偷努力惊艳所有人,错误,非常错误,交响乐是从一音符开始奏起的,火焰呢,是从一个小火苗开始燃起的,宏伟壮观的花园也是从第一颗种子长起来的,完美的开始永远不会到来,坏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三分之一,完美是毒,而缺陷是福,完美只是努力的方向而不是终极的追求和苛求,不然就会引诱着我们走向烦恼和痛苦的深渊
  2. 快速决定,思虑太多不是好事儿。一头毛驴在干枯的草原上找到了两堆草,“该先吃哪一堆呢?”然后迟迟不作选择被饿死。快速决定并不意味着匆忙决策,而是在收集必要和重要的信息后的决定,然后让你的感性告诉你往哪儿走,让理性告诉你怎么做,就像《拆掉思维里的墙》说的,有意思比有意义更加重要
  3. 以提高效率为本质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只要真正忙到缺时间的人,才需要时间管理,他们一般有专门的秘书安排整个时间行程,但现实中大部分热衷于时间管理的人,根本不是时间管理方法不对,而是效率太低或者想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太乱,大部分的效率之低,根本还没有到需要时间管理的层面,我们只需要改变一件事情,就是每天的前一晚上列举出第二天最最要的三件事情,然后第二天你用最快的速度全神贯注完成,先坚持一年,你会发现你的效率是之前的指数级翻倍

不要用各种名人的故事来安慰自己,给自己的放松找到理由:

例如牛顿在果园里发呆,无意间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在教堂里坐着,无意间看到吊灯像钟摆一样地晃动,用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计算出了吊灯摆动的时间,制作出了“脉搏计”;瓦特无意间看到开水顶开了壶盖,想到了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

名人之所以有启发是因为有大量的积累,量变带来质变,而生活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有的人安于现状,不自卑不敷衍,淡然地活着;有的人想去远方,想要热烈的生活,累得够呛却也轰轰烈烈。然而最尴尬的就是上不去,下不来,心里想改变,整个人却又像是被卡住了一般;不安心就这样混下去,但又没有魄力改变现状。

正如杜马说的:“我们由于聪明而变得狡猾,∫”虽然现在我们还没到猥琐的那一步,但我们因为往往因为狡猾而开始拖延,最后弄得自己失去了探索新生事物和改变一切的激情和勇气。

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它由自己掌控,热爱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与众不同,这些非凡的日子叠加起来,就是我们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