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站在蒸汽机革命的十字路口

🤖
机器人将会抢走我们的工作 —— 这是未来学家们发出的警告。

我还记得24年5月的时候,深夜刷到一条新闻:武汉街头第一批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始试运营。评论区有人调侃:"以后滴滴师傅的段子要变成AI的脱口秀了。"这让我想起十九世纪伦敦街头的马车夫们——他们大概从未想过,轰隆作响的蒸汽机车会彻底改写人类出行史。

如今GPT-4o能在一分钟内写出百万字的剧本,Midjourney可以生成媲美专业摄影的图片,DeepSeek的搜索精度已超越人类记忆。我们正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十字路口,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机器的铁臂,更是会思考的硅基生命。

我们该如何更好使用AI来实现更多自由的梦想?还是沦为一场大规模技术性失业中的一员?本期文章,我将分为两个内容来讲,从我目前正在使用的AI工具库到AI的多种实际用法,希望能够对你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我的AI工作台

联网搜索:在信息洪流中垂钓

我是一名内容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挺多模凌两可的想法需要证实,那么必不可少的肯定是联网搜索类型的AI。我使用过PerPlexity、之后是ChatGPT出来的联网搜索、最后到中国的秘塔AI和DeepSeek。

在联网搜索的体验上,国内的这些AI搜索的内容是无法搜索到Google上的一些内容,但在搜索的准确度上,有了DeepSeek的长思考加持,基本上都能维持在平衡的一个状态,用哪个都不会错,作为我个人来说,还是选择秘塔AI,因为免费

图片生成:从灵感深渊打捞月光

在创作过程的收尾阶段,我们肯定是要为文章去配上一些合适的图片,我曾经为了找一张合适的封面图,我能花三小时在Pinterest里迷路。直到发现Midjourney生成的抽象画意外契合某篇意识流文章,才明白AI作图的真谛:不是替代人类审美,而是将模糊的灵感具象化。

在图片生成的AI选择中,有Flux、Ideogram、Midjourney这三个:

  • Flux对我而言,有一定的上手难度,各种调试参数会让我感到迷茫,并且我平时的生成图片的量也不大,是个挺大的负担,所以Flux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 Midjourney,我为它续费过快一年的时间,整体的使用感受是它可以生成一些比较抽象的图片,但可能是因为我对于参数没怎么研究,所以在生成一些真实性的人物图片的时候会带有严重的色彩感,比起真实的照片,更像是加工过后的“重感”,并没有那么自然。但用它来生成一些较为抽象的图片的体验非常棒,所以现在如果我要生成一些脑海中或者梦里的画面,我会优先选择使用这个AI。其次就是他对于风格和人物脸型的保持我觉得是目前市面上对于小白最理想的。
  • Ideogram,这是我目前使用的主力生图,这个AI对于真实画面的调教对于小白而言非常友好,以及在生成设计类型的海报和LOGO也很棒。它的调教分为了3个部分:真实、一般、设计。我最常用的就是就是真实和设计这两个

聊AI不聊订阅费这肯定是不行的:

  • Flux是开源免费的,这个我们不说了,但貌似你要去添加一些Flux的辅助插件也是需要去社区找,或者需要花钱购买的。
  • Midjourney当前的月费是30美金,差不多15个小时的快速生成,无限的慢速生成。老实说,我是用不完的,在没有灵感的时候,我一个月都用不到0.5个小时,着实非常浪费钱,哪怕在有灵感的时候,我的消耗大概也就3个小时左右,真的让我非常心疼
  • Ideogram,月订阅费用为20美金,有250次优先生成+无限的慢速生成,使用慢速生成一次后就需要等待30S的时间才能够生成下一张图片,对于我而言,这个价格更加合适,因为我的图片生成量跟着我的文章走,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当然,以上是官方的订阅价格,作为一名温饱线的创作者,这些订阅价格对我而言还是太高了,我目前的订阅更多的是购买共享账号,价格一个月差不多是18元人民币,2美元多一点,成本是以前的1/10不到,但使用的过程依旧丝滑没有任何阻碍,如果你生成的图片没有太多的保密要求或者隐私,那么使用共享账号是最合理且最实惠的选择。

再说一个共享账号的好处,如果你是一名博主,那么当你在制作自己封面的时候,使用共享账号的人看见了你的封面,没准儿也会搜索你,然后成为你的粉丝呢?

模型聚合:在AI丛林中修建高速公路

在AI的领域中,我们肯定绕不开底座大模型,也就是通用模型,例如我之前说到的GPT、DeepSeek等等,在日常的创作中我们也经常需要它们的存在。

但AI如此多,且高级的AI模型都需要付会员订阅费才能使用,难不成一个一个注册账号冲会员在里面切换使用?就不能在不给钱的情况下同时脚踏多条船?

那我们就不得不扯一扯直接使用官方工具和API的区别

以 ChatGPT 为例,官方会员每月需要支付 20 美元,可以使用全部的模型和功能。我作为重度用户,最常使用的其实就是文字对话功能,语音和视频几乎不用。主要使用的模型是 4o,辅以 o1。

然而,官方工具有消息数量的限制,例如 o1 每周只能使用 50 次,4o 则是每 3 个小时限制 80 条消息。从长远来看,我每天使用 GPT 的时间零零散散,总计不超过 1 个小时,很少能用完会员的限制次数, o1 模型除外,因为次数实在太少了。

而使用 API 就不同了。我在2023 年 9 月 23 日充值了 10 美元,现在过去了 3 个月,我的余额还剩下 8.43 美元。使用 API 没有消息数量的限制,且能够使用需要会员资格的高级模型,按量收费,但提到按量收费,不要觉得贵。

此外,API 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接入任何第三方的 AI 插件。例如网页插件 Sider、AI 本地客户端 NextChat、客服机器人等等。只要是有 AI 功能且开放了 API 接口的,你都可以使用自己的 API 完成对接,大大降低了你额外开通会员的费用。

API也是分为官方和第三方,我自己采用的也是通过第三方,毕竟只需要在一个地方完成充值就能使用所有的主流模型,不用一个一个充值,且价格会比官方更加优惠

有了API,我们就需要第三方的客户端,我目前电脑上安装的是Cherry Studio,可以自己添加模型在里面,通过API连接。这是一个完全开源免费的应用,并且也可以支持私有知识库的构建。

如果你追求更加简单的小白开箱即用,那么使用NextChat或者Lobechat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两个也是开源的,可以免费自己部署下来用,当然他们自己也提供会员服务,可以直接使用多种AI模型。

如果说你完全不想思考如何配置API,那么我推荐你可以试一下一种新的交互方式的AI对话应用,叫Flowith,它是画布式的,可以随意在任何节点开始干涉对话,且内置各种主流AI模型,甚至还包括视频和图片生成的都有,真的一步到位,其价格也算实惠,20美金一个月,拥有众多模型的体验,非常值得推荐

AI的多种用法

在哪些场景里面我们可以使用AI来辅助我们的工作呢?

构建私人Agent

构建一个拥有某领域专业知识的顾问级AI秘书。例如我在之前做过一个珠宝的网站,我会将珠宝相关的所有知识输入到一个知识库然后链接AI,这里的数据库不是单纯的一个类似于我们的文档这种,而是被称之为向量数据库,是独属于AI专用的库,总体来说,向量数据库能够让AI通过”感觉“而不仅仅是”标签“来理解需求。

这就像初级和资深的区别,新手按客户提供的精准名称找香水,而老手通过围绕客户想要的体验感来推荐香水,这可以给我们更精准和更具价值的交互体验。

👍
AI秘书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专家,而是将专业服务普惠化。教师可以打造24小时答疑助手,律师能构建法律咨询入口,每个垂直领域都在等待自己的"蒸汽机时刻"

如果你是小白,想要快速上手,可以直接使用Dify和FastGPT,如果你追求可以语音对话,那么选择使用Cozi来完成搭建

将AI接入各个社交应用

这个看起来就有些像客服的功能,其原理也就是在通过第三方中转平台,将社交应用和AI链接起来,例如我们可以使用Zapier、Make,国内的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集简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自身也有推出一个叫语聚AI的功能,可以非常简单的配置AI到你的各种社交应用

除此之外,你可以可以使用Cozi这个Agent构建平台,它自带发布端口,可以自动配置到你的各种社交应用

浏览器内置

现在所有的App都在疯狂地往自己的应用中增加AI,但我觉得最为合适的场景就是浏览器,它是我们接受信息的窗口,就我使用电脑而言,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浏览器上。

那为啥说浏览器+AI是一个全新的生产力呢?先说明,我当前使用的主力插件是Sider

首先在你每次搜索一个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在右边生成一份答案,同时你可以点击继续聊天,在右边弹出来的聊天框中继续询问当前的问题

其次当你在网页中选中一段话,你还可以针对这句话来进行聊天、翻译、总结、解释等各种功能

这种聊天弹窗和总结功能在后面即将出来的各种AI浏览器中也非常常见,例如Dia、Surf等等,同时这种类似于Sider的插件也非常多,国内用的较多的是豆包,还有最近出的智谱清言,非常值得推荐

结语:在算力洪流中掌舵

最近重看《摩登时代》,发现卓别林在流水线上的挣扎与当代人的焦虑惊人相似。AI不是诺亚方舟,而是新大陆的航海图。当我们教会Midjourney绘制星空时,人类获得了凝视银河的新视角;当我们训练GPT理解诗歌时,算法也触摸到了语言的情感温度。

AI的发展在未来不可否认会淘汰掉一大批人,AI它不是穷人翻身的救命稻草,它能做的就是将所有人的学习能力、速度、效率拉升到同一个层次,它开启的是智力资本的变革,如何成为更好使用AI的决策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
AI革命真正的馈赠,可能是让我们重新发现:生而为人,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重复劳动的能力,而是永远好奇、永远创新的灵魂。